400-9920-618
中文
English
Español
首页 > 新闻与活动 > 行业动态
超高频标签的存储结构和原理是什么?
2025-07-04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超高频技术越发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就像物品的“智能身份证”,给它们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标识,那马这种标签的具体存储方式和实际应用效果究竟怎样?

超高频RFID技术对比低频和高频RFID技术,优势明显。其读取范围宽广,超过10米;读取速度极快,一次能处理数百个标签;同时,数据存储能力也十分强大。在零售行业,它能够高效完成库存盘点;而在资产管理方面,它还能提高资产追踪的效率。这些特点使得超高频RFID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它在多个方面都显示出强大的应用价值。这样的优势让超高频RFID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超高频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读写器(Reader)、天线(Antenna)和电子标签(Tag)。其中,电子标签是数据的载体,其存储能力和数据可管理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应用价值。

超高频RFID标签的数据存储结构如下

1. 标签的物理存储构成: 超高频RFID标签的存储单元通常由集成电路芯片和天线组成。
芯片内部包含:
①、模拟前端:负责射频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②、数字控制单元:处理指令和逻辑控制
③、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通常分为多个存储区

2. 标准化的存储分区: 标签存储器通常分为四个主要区域,
①、保留存储器:32位,存储标签的访问密码和灭活密码
②、EPC存储器:可变长度(通常96-496位),存储电子产品代码
③、TID存储器:64位或更多,存储标签的唯一标识符,由芯片制造商写入
④、用户存储器:容量可变(从0到数千位),供用户自由使用

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它们协同工作,形成了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储体系。这种科学的分区设计确保了电子标签能够有条不紊地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 存储容量范围: 不同型号的超高频RFID标签存储容量差异较大。
①、低端标签:96-128位EPC存储,无用户存储器
②、中端标签:96-496位EPC存储,32-512位用户存储器
③、高端标签:496位以上EPC存储,512位至8K位用户存储器

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在储存信息时,仿佛与读写器展开了一场“无线交谈”。读写器要写入数据,便会通过天线发出射频信号,这如同发出了一种“呼唤”。电子标签的天线捕捉到这一信号,将其转换成电能,为芯片供电。芯片随后对信号进行编码,把数据嵌入到反射波里,并存入指定区域。这一过程既高效又智能,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存储。

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数字与图片,在电子标签中转化为了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代码。这些代码,如同字母组合,通过不同0和1的排列组合来保存信息。这种方式既统一又高效,保证了数据在标签与读写系统间能准确传输和被处理。

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可以像笔记本一样反复擦除,然而,这种擦除的次数并非无限,通常在几万到几十万次左右。在服装仓储等行业,一般的标签就足以满足使用需求。要清除数据,在对超高频 RFID 电子标签进行数据擦写时,通常需要对应的读写器设备,并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一些标签还设置了访问权限和加密机制。

汉德霍尔提供各种RFID读写器并且支持定制化服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写,提高企业库存周转和资产盘点效率。
 

联系我们